日常生活中治疗麻疹有哪些小妙招?
方法一:
适应证:麻疹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透。
药物组成:葱7根,胡椒3粒,红糖适量。
用药部位:胸脯或手心、脚心。
操作方法:将葱、胡椒和红糖共捣为糊,稍炖热,做成饼,敷在胸部或手心、脚心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二:
适应证:麻疹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透
药物组成:鲜萝卜叶3片,火麻仁10粒。
用药部位:胸和背部。
操作方法:将鲜萝卜叶和火麻仁捣成泥,敷在胸、背部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三:
适应证:麻疹应出不出或疹出不透。
药物组成:芫荽(即香菜)500克。
用药部位:手、足或全身。
操作方法:将芫荽洗净(也可加入白酒100毫升或葱白400克),放入开水中煮沸3~5分钟,倾入盆中,先慢慢熏洗手、足,再用毛巾蘸药水擦洗全身,使之微微汗出,然后擦干。
注意事项:整个擦洗过程中严避风寒。
方法四:
适应证:麻疹出一天即没,疹色乌黑。
药物组成:莜面适量,莜麦、高粱米各1把。
用药部位:肚脐。
操作方法:将莜面加水和好,煎为饼,稍凉,敷在肚脐上;另将莜麦和高粱米各炒黑,煎水服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五:
适应证:麻疹刚发即突然隐没,热毒攻心。
药物组成:鲜向日葵花(或花盘1只)、酒各适量。
用药部位:胸腹背部。
操作方法:将鲜向日葵花加热酒捣成泥,搓擦胸腹及背部。也可将向日葵花盘蒸热,搓擦胸腹及背部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六:
适应证:麻疹不出或出后受寒回缩,脸色发青,牙关紧闭。
药物组成:黑芝麻300~400克。
用药部位:全身。
操作方法:将黑芝麻放入锅中炒热,用纱布包好,熨敷头部及胸、背和四肢等处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七:
适应证:麻疹并发肺炎。
药物组成:白芥子6~10克,面粉适量。
用药部位:膻中穴。
操作方法:将白芥子研成细末,加进面粉,用开水调匀后做成饼,敷与膻中穴上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,此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。
方法八:
适应证:麻疹并发肺炎。
药物组成:二丑(牵牛花子)3~5克,白矾5~10克,面粉、酒各适量。
用药部位:涌泉穴。
操作方法:将二丑和白矾研成细末,加入面粉,用热酒调和为饼,敷在双足涌泉穴上。
注意事项:药物不可入口、眼!避风寒,此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。
方法九:
适应证:麻疹并发肺炎。
药物组成:雄黄9克,赤小豆15克,鲜芙蓉花(或叶)、鸡蛋清各适量。
用药部位:上脘穴。
操作方法:将雄黄、赤小豆和鲜芙蓉花捣成末,加鸡蛋清调匀后做成饼,稍加热,敷在上脘穴处。
注意事项:药物不可入口、眼!避风寒,此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。
方法十:
适应证:出疹后气喘不止。
药物组成:鲜柑橘叶50克(或干叶15克),米酒适量。
用药部位:肚脐。
操作方法:将鲜柑橘叶炒焦为末,用热米酒调匀后敷与肚脐处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。
方法十一:
适应证:麻疹后两眼红肿不开。
药物组成:鲜椿树叶、梧桐叶、桃树叶、酒各适量。
用药部位:百会穴。
操作方法:将鲜椿树叶、梧桐叶和桃树叶捣成泥,喷以热酒,做成饼,敷在百会穴上1~2小时;将干时再用热酒润湿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,禁上火的饮食。
方法十二:
适应证:麻疹后腹痛。
药物组成:皮硝、冰片、雄黄各3克。
用药部位:肚脐。
操作方法:将皮硝、冰片和雄黄研成细末,用温开水调匀后敷在肚脐上。
注意事项:药物不可入口、眼!避风寒。
方法十三:
适应证:麻疹后皮肤入春即发痒,抓破出血如疮,秋凉方好转;年年发作不止。
药物组成:黑豆1000克,槐树枝1把。
用药部位:全身发痒处。
操作方法:掘一个0.7米深的土坑,将黑豆放入砂坛中,槐树枝斩为5~6厘米长的碎段,用槐树枝密密塞住坛口,再将坛反扣在搪瓷缸内,一起放入土坑中;周围用土填满并堆上柴草,举火点燃,24小时后取瓷缸中黑色的豆油涂搽发痒处。每天搽2~3次。一般连搽半个月即可痊愈。
注意事项:避风寒,禁上火的饮食。